当前滚动:手握音乐的“魔戒”,只为寻得一抹自由的光
发布日期: 2022-09-17 06:36:16 来源: 音乐周报

“我喜欢听老的录音,喜欢古尔德的演奏,我也很喜欢丹尼尔特里夫诺夫,他们弹琴都一直在创新和突破,我喜欢有意思的音乐处理。我喜欢看电影,最喜欢《指环王》三部曲……”讲到电影《指环王》的时候,一直不紧不慢的钢琴家孙榆桐突然激动起来。在今年受到极大关注的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中,惟一进入半决赛的中国选手孙榆桐进入了广大爱乐者的视野。这位年轻的钢琴家刚刚结束自己首次中国巡演在广州、郑州、上海的独奏音乐会,即将启程前往此行的最后一站——北京。

出生于1995年的孙榆桐,是90后新生代钢琴家中的佼佼者,虽然学琴之初非常懵懂,但一直以来都是钢琴学生中的优等生,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后来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钢琴家的摇篮”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完成了本科、硕士阶段的学习,目前师从克桑迪亚、邓泰山,攻读演奏家文凭。


(资料图)

孙榆桐以稳定的发挥和独特的音乐态度,先后参与过两届范克莱本比赛以及去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通过赛场的出色发挥圈粉无数,受到乐迷们的追捧。这样一位有趣的钢琴家,对音乐和生活都有着自己特别的想法。

进入自己的理想国

孙榆桐的演奏总是给人一种难得的松弛感,即使是在重大的国际赛场上。他说:“现在科技发达了,随时随地都能看国际钢琴比赛的直播,这对古典音乐的传播、普及一定是一件好事情。其实古典音乐的比赛十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现场直播的形式,只是直到去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和今年的范克莱本国际比赛,才越发受到更多关注。当然,现在学习钢琴、喜欢音乐的人在持续增长。古典音乐获得越来越多人关注,整体来说会更好地刺激行业的发展。不过直播对现场演奏肯定会有影响,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而且这些视频会留下来,被大家反复拿出来听、拿出来看。作为演奏者,我觉得不应该关注太多台下的事或太在意直播,还是应该更专注在自己的音乐上,找到那种自由的、无我的、忘我的感觉。”

孙榆桐喜欢尝试各种各样的作品,遇到自己喜欢的作品都会想要演奏。正如同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勇于尝试所有感兴趣的事情,一一体会其中的真谛之后,才能进入自己的理想国。他喜欢德奥作品缜密、如同建筑般稳固的结构感,也很喜欢西班牙作品。“因为比赛和演出的缘故,我去过西班牙好几次,了解和体验了当地的风土文化、民俗民情。西班牙的作品很多旋律、节奏都来自民间,尤其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作品,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学习西班牙作品,为他的音乐演奏拓展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处理方式。

提到民族特色的东西,他表示,自己也很喜欢现在国内的一些新作品,未来有机会会尝试演奏,“音乐中有一些人性情感或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音乐可以有正向的、美好的方面,也可以有负面的,也会有乌云密布。所以我一直很想弹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很会把情绪和事件写进音乐里,把真实的人性写给了世人。”

把每一次演出当作第一次

问及这个看起来佛系的青年追求什么样的音乐表达时,他肯定地说:“我要突破,要不一样的,希望有我自己的音乐理解。”从他崇拜的钢琴家古尔德的音乐中,不难看出,他在极力寻找着自己的音乐风格,哪怕是离经叛道的,他也要坚持突破现有的禁锢,在尊重原作的同时,勇敢地塑造自己。从他以往演奏的曲目中也不难看出他对个性、变化的追求。他喜欢尝试各种风格迥异的作品,甚至是新作品。比如卡尔维恩的《五首钢琴小品》,他是在老师亚历山大克桑迪亚的推荐下接触到的,“这是5首各具特色的小品,第三首乍一听,和声旋律会很像现代轻音乐;第四首是有些像蓝调的爵士感觉的音乐;第五首是现在演奏得比较多的《挽歌》,一个三声部的作品,是这五首作品中惟一带有标题的作品。这一套曲子非常具有幻想的色彩,给了我更多的自由的想象空间。”

孙榆桐说,“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会去听各种各样的录音,对肖邦和更多的作曲家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我们可以通过乐谱来学习肖邦的音乐,但肖邦本人并没有留下真实的录音,因此我们并不知道真正的肖邦音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在和擅长演奏肖邦作品的邓泰山老师学习的时候,他对我的教导就是很开放的。老师经常在上课示范的不经意间做出一些让我惊讶、惊艳的演奏处理,既有变化,又如此自然。所以我的离经叛道,就像在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会带着我对音乐的理解,通过我的音色、音乐表达来演奏出我心中的肖邦形象。我愿意把我的每一次演出都当作是第一次,和观众一样第一次聆听和感受这部作品,期待着音乐中的惊喜,在惊喜中表达出痛苦、快乐、悲伤、阴郁等。”

音乐如力量无限的“魔戒”

孙榆桐认为音乐和绘画一样,与观众之间都存在着屏障。“在学习《图画展览会》的时候,我会去思考这些画作和音乐之间的联系。音乐和绘画确实是两种非常有意思的艺术表达,都是非常抽象的。音乐没有视觉,而绘画又没有听觉,所以这样抽象的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方式,其实是有距离的,是无法理解的。艺术家需要把自己创造的音乐、绘画寄存在一个故事的本体里,所以我很喜欢电影艺术,它很好地解决了音乐和绘画的问题。”

孙榆桐说:“我喜欢《指环王》三部曲,里面的音乐我也喜欢,电影中的叙事方式和《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是契合的。音乐对于每一个演奏者来说,都如同力量无限的‘魔戒’,演奏者们竞相追逐着超能力,但终究魔戒只能属于一个人,属于这个征服了恐惧、找到自我、为世间的善良奋战到底的人。”

在《指环王》三部曲的最后,小说作者托尔金写道:“凡是金子未必发光,流浪的人未必都迷茫,老而弥坚者不会凋零,深根不会为霜所触及。”音乐家从选择走上音乐道路的那一天起,便注定了孤独与坎坷。孙榆桐手中的音乐也如同“魔戒”,然而他并不想紧握它获得什么所谓的超能力,只想与这位灵魂伴侣一起,“胆大、心细,保持着快乐,一起去会会命运”,寻得一抹自由的光。

周笑扬/文

关键词: 民族特色 非常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