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港影:郭富城在一零年代的错觉
发布日期: 2023-02-22 16:56:01 来源: 唐泪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想当年。

郭富城主攻影坛没几年的时候,不但连庄影帝,卯足劲寻求突破。


(资料图)

更在一次电影宣传时自称「艺术家」。

惹来现场娱记哄堂大笑。

但回头再看郭富城这一路的求新、求变、成长,及至现下抵达的表演高度,相比很多躺在舒适区的演员,他还真有攫夺「艺术家」名号的资格。

而在一零年代,他曾经有过一段时期的错觉。

似乎以为,内地「人均顾长卫」。

这件事要从《最爱》说起。

其实《最爱》的选角挺魔幻的。

可能很少有人能猜到,「赵得意」这个土到「掉渣」的角色,最后会落到郭富城手里,因为电影角色与演员本我之间相差太大。

当然,首先要佩服江志强的眼光,因为是他向顾长卫导演推荐的郭富城,而郭富城与江志强的交集,应该也就是从电影《杀人犯》开始,距离出演《最爱》大概有两年时间。

而郭富城大幅跃进的表演功力、可塑性和一心求变的性格,或是其中最大的原因。

但顾长卫觉得郭富城「真有可能」,或又是因为他看到了郭富城在表演上的深层潜力,比如强大的共情能力、非同寻常的细腻度和突出的情感爆发力。

而绝不仅仅是因为,郭富城似乎能够演好一个农民角色。

电影获得了一些荣誉,郭富城也凭这部电影获得了第六届罗马电影节和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提名,在奖项成绩上并不算突出。

但这部电影可称郭富城从影以来,在表演艺术上的最高峰。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人能与其比肩。

郭富城将自己彻底融入了电影世界。

他完全化身角色,并深谙起承转合之道,举手投足之间又谨守尺度,整个表演,没有半分矫饰和伪装,人物的「瑟缩」、不甘、贪欲、挣扎、火热和绝望,更无一不恰如其分。

顾长卫将最重要的表演给了郭富城,也就是片末那场「念结婚证书」的戏。

这场戏,虽然是章子怡念诵证书、郭富城全程未发一语,他却以极富层次和冲击力的情绪之瀑,撞入了观众的心灵,并升华了整部电影的主题。

其层次、尺度、力度、细腻、精准和释放,可入教科书。

这或许就叫做有生命的表演。

这个时候的郭富城。

已然不复转战影坛之初的急切和跌撞。

他开始建立起来强大的自信,从而进入了一种极佳的状态里。

与他三次合作的陈木胜导演评价他,「他不会禁锢自己,我觉得在这个年龄段中,他是有着无限可能的少数几个演员之一。」

彭顺说,「这几年,他的演技进步了很多」,他认为郭富城是一块宝藏,「可能会让他演一个深藏不露的人。你能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假的,这样的角色也挺有趣。」

顾长卫则说,「郭富城真的是一块好演员的料,出乎我的意料。我常常看着他在镜头中的表演,都不忍心喊停。」

而所谓错觉,却也正好又来自顾长卫导演。

因为他希望郭富城可以多来到内地交流,「可以多和内地导演合作,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产生。」

道理当然是对的。

但如前文所述,内地并非「人均顾长卫」。

接下来的岁月里。

郭富城终于不再执着于接拍小众文艺类型电影,开始踏足商业领域。

在香港电影范畴,既有《浮城大亨》、《踏血寻梅》和《麦路人》等小众文艺电影,也有《寒战》、《寒战2》和《无双》这样口碑和商业双爆的作品,甚至在合拍片中也大显身手,比如连续三部「西游」系列电影,虽然品质不一,但个人商业价值和演技备受肯定。

侦探系列的《同谋》不过不失。

唯一失手的可能只有那部支持好友的电影《圣诞玫瑰》。

但杨采妮「初执」导筒,情有可原。

而他也显然听从了顾长卫导演的建议,对内地电影同样抱有极大热情。

接拍的头炮电影,是张一白导演的大杂烩喜剧《越来越好之村晚》。

撇开票房问题不谈,这部电影其实很像一部内地版的港式闹剧,对演员来讲,除了收点片酬、混个脸熟,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额外的意义。

第二部电影是非行导演的《全民目击》。

这部电影有很多影迷喜欢,作为一部悬疑类型电影,1.81亿的票房成绩已算优秀,两位男主角各自虏获了一个影帝,此外郭富城还献唱了一首极为经典的电影主题曲,《我一直走》。

但实际上,在电影中,郭富城的「童涛」这个角色更接近「助攻」,并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

再接下来就是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

角色周西宇,太极高手。

不夸张地说,这个时候的郭富城,经过多年历练,已经抵达了某种表演的极致境界,同时既有老戏骨那种沉凝和稳重,又有极强的创造性。

如果仍有质疑,不妨拿同时期的这部《道士下山》和《踏血寻梅》的表演来观察,你可以看到,一个演员是如何胸有成竹地把自己融入电影而全无痕迹的。

疑问应该就此烟消。

如若不然,就该问一下自己的立场,或者考虑一下是不是学识不够的问题。

而其实所谓表演,并不只是「演」那么简单。

职业生涯的后期。

演员继续前行,拼的是演员的天赋、悟性、态度、努力、韧性以及学习、思考和思辨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躺在舒适区的演员会掉队。

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那些掉队的演员,会将每一个角色都演成同样的一种面目,这其实是创造能力的丧失,同时也因为年龄的增大,过去的灵性、气质和魅力也一同跌落。

郭富城则以他的求进、天赋、韧性和态度,以及善于将历史经验化用的优点,避开了这个陷阱。

以前说过这么一句话。

郭富城或是整个香港影坛,在表演层面仍在上行的唯一一个演员。

不知道有没有夸张,但若拿现下仍在活跃的演员来做一个对比,这句话应该能够成立,因为绝大多数演员的表演,都早已陷入了定式。

后续客串了《梦想合伙人》,主演了《天亮之前》、《破局》和《密战》、《秘密访客》等电影。

虽然是内地制作,但其实皆不算纯正的内地电影。

反而是两部待映的小成本电影尚可观察。

而回头再看,虽然开启这条内地电影探索之旅的《最爱》尤其惊艳,但后续的道路并不理想,甚至颇有点虚掷时光的感觉,并不及他在香港电影中的同期表现。

所以或可总结,这条路源于「错觉」。

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

祸福难测。

但这其实也正好就是人生的乐趣。

进而可折射一种人生态度。

前事历练,皆为序章。

雄关漫道如铁。

只待从头再越。

关键词: 这个时候 道士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