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日报丨《流浪地球2》提升了国产科幻片的高度,带给观众视觉上强烈震撼
发布日期: 2023-02-06 22:50:09 来源: 闲人电影

四年前,一部逆袭的《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片元年。

让大家看到了国产科幻片的新希望,较为成熟的特效与工业化,独属于中国味儿的科幻,都叫人叹为观止。


(相关资料图)

如今,导演郭帆召集原班人马,又在吴京之外增加了刘德华这一重量级的演员,让《流浪地球2》呈现出了1+1>的效果。

《流浪地球2》在设定上延续的是前作的套路。

之所以相较于第一部实现了全面升级,是因为重塑了一个新的世界。

太阳氦闪危机即将来临,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数字生命派与移山派各自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

由此电影总分总的多线性叙事展开。

移山+逐月的流浪地球计划为主线,引出数字生命派,刘培强和图恒宇三条分线。

三条线相互交叉,最终刘培强线跟图恒宇线汇集成一条线,即流浪地球线,与第一部产生联系,形成互补的延续。

如果仅有概念,没有技术的支撑,那也是空中楼阁。

《流浪地球2》能撑起这些大场面,小细节,是因为其电影技法也是完善的,电影的节奏时缓时快,观众的情绪随之起伏,在最后一刻完成升华。

开篇第一幕的太空电梯,一开始镜头从上到下移动,太空电梯的震撼一览无余,恢弘气势全然展现在眼前。

而后借助景别的不同变化,先近景再全景,后拉一个远景,太空电梯由近地到太空,画面从白到黑,短短几分钟,可见场面调度之娴熟。

再加上镜头的各种角度,不漏掉任何一个好看的画面。

还有丝滑流畅的快速剪辑,数个短镜头拼接成一个画面,让观众应接不暇,肾上腺素一直处于飙升状态,根本停不下来。

可《流浪地球2》有的不只是这些。

片中的美术设计几乎算是国产科幻片迄今为止的巅峰了。

布景、道具、服装等方面的设计,把构想的未来世界通过在线的审美观念和比兴的表现手法使其视觉化、形象化。

《流浪地球2》的布景看起来极为真实,让观众感觉不到有什么别扭或不自然之处,像那么一回事,影片的质量也因此而提升。

有时候好电影不一定会有一个好故事,能够让一个概念落地,让电影中的世界成立,也算是另一种值回票价,《流浪地球2》做了个优秀的示范。

在特效方面,《流浪地球2》将国产科幻大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全片的CG特效大都集中在了太空电梯危机和月球坠落危机,前者胜在技巧,后者让人看到了气势磅礴的视觉奇观。

电梯危机是为了第一眼就吸引住观众,一望无际的电梯,本身就是很大的看点。

在大气层中高速穿越的电梯,与绳索的摩擦产生耀眼的火焰,紧张刺激的音乐响起,悬疑感扑面而来。

随后数字生命派的坏分子劫持电梯,进攻基地,引爆声遮天蔽日,天空中好似烟花绚烂,浪漫主义跟绝望窒息一起袭来。

最后方舟空间站轰然坠地,观众的心情也随之跌落谷底,情绪的变化都被特效场面拿捏,也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引爆月球是审美上的一次提升,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油画质感。

茫茫宇宙中被行星发动机点亮的地球,虽然危机重重,但一片蓝色之中冒出的繁星点点,依旧能让人看到生机勃勃的希望,蓝色所带来的清冷都被这些黄色一扫而光。

与地球相对的月球,上面的每一位孤勇者都成了最美的点缀,美轮美奂的画面,结构主题明确、布局适宜,多样而统一、鲜明而简练,这世间最美的画莫过于此。

《流浪地球2》在特效上能够做到这一切,完全得益于国产电影工业化的逐步完善。

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吴京接受采访,被问到为什么会支持郭帆导演的科幻片《流浪地球》,不担心拍烂了,毁了自己的口碑吗?

吴京直言道:“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其实,我们已经成功了,因为有7000人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未来,这7000人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种子”。

导演并没有特别突出某个中国人,而是胸怀宇宙的大情怀。

人类之所以能够让文明延续,靠的是坚持不懈和从未缺少的勇气,这种包容性让《流浪地球2》不止适合我们看,完全可以走出去。

但在虚怀若谷的同时,《流浪地球2》也没有忘记国产科幻的本土化。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中的一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被《流浪地球2》引用,有一语双关之妙。

现在的人不曾见过以前的月亮,古时的月亮却照过古人,同理,今人没有见过李白,但跟古人一样都读过李白的诗,从而道出变与不变这两个概念。

变的是人,古往今来,古人今人的数量何止河中泥沙。

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他们“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从未消逝,他们“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思念不曾消减。

这就是不变,这种不变是中国人故土难离的情结,也是中国人对亲人离去放不下的羁绊,更是《流浪地球2》本土化的根本。

好莱坞科幻电影一般是两个套路。

一是人类的终极命题,如《2001太空漫游》《星际穿越》,二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如漫威的所有电影。

这两个方向上的所有故事基本都被好莱坞拍完了,漫威拯救世界、宇宙都拯救了十几年,观众早就见怪不怪了,所以在此条道上想要弯道超车,跟天方夜谭无异。

因此,《流浪地球2》必须创新才能赢得认可,才能让国产科幻片有第三种可能。

20年代,电影之所以从西洋影戏变成中国电影,就是因为郑正秋、张石川他们让电影具有了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现实主义的属性让中国有了电影。

《流浪地球2》的意义就在于此,做现实主义+故土情节科幻,不仅可以与好莱坞科幻片区别开来,还能够让本土化国产科幻片再度回归。

至于怎么让这些中国元素合理的融进到故事当中?相较于前作,《流浪地球2》做了加法。

第一部的中国元素是随处可见的建筑与落叶归根的羁绊,但在续集中,除了表面功夫外,在内核上也做足了文章,属于内外兼修。

如突出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赞颂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彩蛋中居安思危,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主题。

这些价值观没有直观地摆在眼前,观众不会反感,反而会跟着故事发展,循序渐进并发自内心的接受电影中传输的这种概念。

不必“不要抬头”,看见人类的劣根性,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悲观,可以昂首挺胸地抬起头,因为目之所及都是希望。

这种希望来自团结一致,来自舍小为大,来自集体主义精神。

上一代人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下一代人才能安居乐业,才能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

所以他们选择放弃,但他们留下了年轻,留下了人类文明延续的火种,做到了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 。

这是一种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大悲壮,更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格局。

国产科幻片想要不成为舶来品,实现本土化,就该在这方面下功夫,而不是像邯郸学步那样,看似很用功,学这学那,其实一无是处。

关键词: 太空电梯 数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