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一次看“007”还是在大学的时候,当时一朋友在宿舍的柜子上贴了丹尼尔·克雷格的海报,我应该是想看看这个男人到底有什么魅力,才能让我那个在当时来说可谓“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朋友贴他的海报。抱着这样的好奇心,我好像是把当时出来的所有丹尼尔·克雷格参演的“007”都看了。看了几部,不难发现有很多程式化的东西,时隔多年再看最新一部《007:无暇赴死》,该系列电影一贯的套路依然在,既让人觉得熟悉,又不免有点乏味。
以前只要认真看电影,我都会看很多影评——那种可以算作论文的影评,也会了解一下故事背景、创作历程等,但这次看这部电影完全是临时起意,只是因为突然想看电影了,在正在看的书里翻到的第二部是它,所以就打开电脑看了。至于为什么没看在书里看到的第一部,实在是因为不想看,因为我知道那部电影很烂,几乎遭到全网批。
虽然我不知道网络上对于《007:无暇赴死》的评论如何,但就我来说,昨晚看的电影,可能在关了电脑后我就不知道它在讲什么了——好像看到最后,我甚至快进了。不过,这部电影还是有些东西留在了我的脑海里,那就是它的运镜和画面。电影在画面上是很美丽的,不论远景或近景,都美得让人惊叹,那些蜿蜒的海岸线和充满异域风情的小镇,看着就想去玩一趟。运镜的话,对比艺术电影来说,确实过于简单,不过当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国内同类型电影在这两方面的表现,当我越看到后面的时候,我就越想找一部国内类似的电影来看看,所以后面也有些急地快进把电影看完。然后,当我去搜索电影的时候,有些失望,当我简单看完几部勉强有些大场景和打斗动作的电影,我只能在心里说一句:OK,fine。
于是我又捡起了一个词——电影化,我觉得一部片子只要稍微做到电影化,无论故事如何,它都是美的。就《007:无暇赴死》来说,虽然我早已忘记它的故事是什么,然而它那些唯美的画面却清晰地存储在我的脑海里。
关键词: 在看电影 不难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