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张歼-20的图片,那配色,那帅气,那硬核,让人眼神久久不能离开。
【资料图】
歼-20是2019年列装的第四代战机,每次看到还是非常激动和震撼的。
自家的东西看着感觉就是不一样,而且从近些年的军事装备看,我们的武器已经越来越现代化了。
从东风-17到东风-41,从第三艘航母下水,到空军“20系列”大放异彩,隐身战轰H-20的一张概念图,就让全世界陷入沸腾。
国产军事装备不仅在技术封锁的年代一路追赶超越,如今更成了全世界军迷无法忽视的存在。
无论在美感还是在性能上,军事装备的硬核崛起,必将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军事强国的核心环节。
当然,做军事装备就像做药品,这些年军事装备发展迅速,背后总有一群人在为我国军事装备的崛起默默奉献着。
他们有些是设计者,有些是制造者,有些是参与者,更有些是试验者。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这些人不应该被忘记,默默无闻是他们的高尚,但我们应该清楚,谁才是真正创造价值,用心血铺就军事强国之路的人。
与歼-20一起,最近,这些人被搬上了大银幕,他们的故事将被更多人知晓,电影的名字就叫《长空之王》,它聚焦新时代空军试飞员群体,揭秘了最先进战斗机诞生艰辛历程。
跟战机要经历一系列测试一样,试飞员也要经历层层选拔,他们是从优秀的飞行员中挑选而来。比起其他飞行员的荣光,他们面临着新装备不稳定的危险,甚至随时受伤或有失去生命的可能。
但即便如此,试飞员们依旧一次次挑战战机和自我极限,探索飞机的安全边界和极限状态,为飞机列装部队以及后续执行战斗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验是宝贵的,数据是清晰的,试飞员们是伟大的,这部电影,也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试飞员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在1950年代,试飞员死亡率居高不下,航空技术成熟后,更佳的地面测试以及模拟实验的导入,让试飞员的危险性大幅降低,但依旧是部队中的高危兵种。
《长空之王》最新预告的开场,就是一架战斗机在空中做着各式各样的极限飞行,飞机在银幕前呼啸而过,心立马提到了嗓子眼。
“你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接着,以王一博饰演的雷宇为代表的优秀飞行员出场,他们经历了各种严酷的考验和选拔,正式成为了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机的试飞员。
失败、模拟坠机、不及格……最初的探索,没人知道道路,即便是试飞员,也需要一点点去摸索,摸索自己的极限,就像摸索飞机的极限一样。
预告中也有令人震撼的场景,比如有一幕,是在漫天遍野的沙尘暴中,飞机低空飞行,而画外音则是“能拿到多少极限数据,取决于在最危险的时候,你们敢再多扛它这几秒”。
揪心的是,预告中有坠毁,有鸣枪,有事故……
而对军迷来说,对熟悉的歼-16,歼-20等硬核装备的展示,也是电影的一大看点。
“刀尖上的舞者”,这是整个预告对试飞员最诗意化的表达,也是最浪漫的定位。
也正是因为有这个群体的存在,前线的空军战士们才能无忧无虑,放开手脚执行战斗任务。
其实我国空军成立以后,并没有明确的空军试飞员定位,大部分由十分优秀的空军飞行员担任,比如我国第一代空军试飞员王昂,在1966年成为战机科研阶段的试飞员。
相较于飞行,王昂还有优秀的科研背景和履历,他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是那个年代少见的高级知识分子,随后入伍参军成为飞行员,为他成为中国第一批优秀试飞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担任试飞员后,王昂出色完成了所有试飞任务,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并征服了国产歼-6和歼-8两代歼击机的“俯仰摆动”和“发动机失火”问题,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数据。
1980年,王昂被军委授予“科研试飞英雄”的荣誉称号,并获得了“一级英模勋章”。
比王昂晚30年的出色试飞员,还有李中华。
李中华有硕士学位,是空军级试飞专家,也是“英雄试飞员”。2005年5月20日,在试飞时,飞行员诱发振荡,飞机陷入“倒扣”状态,飞机副翼锁死无法控制,在急速下坠过程中,李中华迅速关闭了总电源开关,用机械操纵的方式,在7秒内做了5个动作,惊天一搏,为国家保住了这架三轴变稳飞机,挽回了数亿元损失,也为飞机飞行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在生死之间,李中华反应迅速,有一个试飞员应有的素养,更有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他恢复战机正常状态的时候,距离地面仅有200米。
在共和国历史上,这样的试飞员不计其数,他们一代一代,前仆后继,为我国航空装备的发展添砖加瓦,搭桥铺路。
军事题材的电影看过很多,但关于试飞员这个群体的几乎没有,很庆幸能有这样一部电影,让普通观众也看到我国军事装备,尤其是飞机发展的不易。
那些空天翱翔的英姿,都是试飞员的心血换来的呀!
最后,军迷们也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影片导演刘晓世可不是普通人,他曾为为辽宁舰,运-20等拍过宣传片,所以预告中的歼-20、歼-16、歼-10C等新式战机画面,每一帧都踩在我们的审美点上,因为刘晓世清楚,这些飞机怎么拍才最硬核,最好看。
《长空之王》将在今年上映,大家就跟我一样,默默期待吧!
关键词: 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