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具有哪些基础优势?
2016年以来,围绕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先后推出了三个批次212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这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对于推广全创改试验举措有着良好的基础。
一是两者的区域有所重叠。部分全创改试验推广举措是在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出来的。如“跨区域知识产权远程诉讼平台”,是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试点探索出来的;“建立银行跟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缓释资金池”则是在天津市滨海高新区试点探索出来的。
二是两者的体系较为相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初始政策主张是推动创新型企业成长壮大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拓展就业空间,为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供支撑;全创改试验的核心是“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两者的本质追求是一致的,有利于全创改试验的创新举措更快更优落地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三是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有着较好的能力基础。经过多年探索,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创新生态不断完善,为有效承接全创改试验的创新举措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例如,创新文化的培育、创新价值的共识,有利于增强全创改试验举措的推广动力;简化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提高全创改试验举措的推广效率;创新主体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丰富全创改试验举措的推广主体。
如何有序推进全创改试验政策落地?
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推广全创改试验创新举措的过程,是政策学习和再创新的过程,应考虑“三个差异和一个机理”。
一是考虑目标差异,减少创新阻力,提升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主体的创新意愿。营造全创改试验举措有效推广的创新氛围,把成功落实全创改试验举措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评估的重要指标,鼓励其互相竞争与学习。健全能持续激励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创新的机制,如打造长效激励机制,给创新主体形成稳定预期;建立相应的试错和容错机制,减少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探索的后顾之忧。
二是考虑主体差异,通过适度赋权提高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政策创新的能力。适度调整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进行创新制度改革所需的权限,相关部门可协助并优化配套体系。如推广“以关联企业从产业链核心龙头企业获得的应收账款为质押的融资服务”过程中,需配套完善银行征信系统、信贷审批权限适度下放。
三是考虑工具差异,分类落地创新举措以优化推广效果。对于较易推广的全创改试验举措,可直接复制学习,如“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评价体系”。部分举措则需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基于自身情况主动学习和创新,如“政银保联动授信担保提供科技型中小企业长期集合信贷机制”等。
四是考虑扩散机理,加强“试点—推广”过程中的政策沟通。一方面加强全创改试验举措在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推广过程的监督与评估,对于推广过程中发现的部分共性问题,应重点提炼、综合研究、专家研讨并整理反馈给相关部门。另一方面建立及时沟通和学习机制,应用大数据技术,探索建立全创改试验举措推广中所涉部门的及时沟通机制;加强推广方之间互相学习的机制;鼓励相关智库跟踪研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推广全创改试验举措的情况,并加以总结、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 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创改试验 银行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