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规模化应用 8K技术为北京冬奥会办赛提供支撑
发布日期: 2022-02-25 14:17:11 来源: 人民邮电报

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赛事背后,无线电的身影无处不在。直播转播、计时记分、调度指挥……这些重要的无线电应用,为落实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为提升观众体验,本次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及其合作伙伴实现了赛事全程4K转播、开幕式及部分重要赛事的8K超高清转播,这也是全球首次规模化应用8K技术进行开幕式直播和赛事报道。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本届冬奥会投入了大量移动摄像设备,借助其灵活移动的特性捕捉更多的精彩瞬间,这些设备都需要使用专用的无线电频率。

“猎豹”轨道摄像机系统:高速运动捕捉更多生动瞬间

“冰丝带”的“猎豹”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5年研发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专门用于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在速度滑冰比赛中,一般运动员的时速可达50公里/小时,顶尖运动员甚至可达70公里/小时,而“猎豹”的最高时速可达90公里/小时,无愧于“猎豹”其名。

通过400MHz频段的无线遥控,摄影师可以对“猎豹”的运动进行调节,实现对运动员的追赶、跟随甚至超越,捕捉更多生动瞬间。此外,借助2GHz频段的无线图像传输信号,即使在高速运动过程中,“猎豹”拍下的高清画面也能被实时传递到制播中心,经过编辑制作后呈现在观众面前。

“飞猫”索道摄像系统:随心所欲拍摄精彩视频

开幕式上俯瞰“鸟巢”的全景、仰望烟花绽放的瞬间,拍摄下这些画面的是架设在国家体育场上方的索道摄像系统(又名“飞猫”)。通过无线遥控,摄像师可以让摄像机在索道搭建的二维或三维空间内任意移动、镜头360°旋转,实现随心所欲的拍摄,并通过使用专用频率的无线信号回传视频画面,提供非同一般的视觉效果。

这种无线摄像机应用广泛,尤其在拍摄角度和区域都受到一定限制的区域,例如在跳台滑雪的比赛中,“雪如意”顶部与地面落差达130多米,相当于30层楼房的高度,布设在“雪如意”顶部和底部之间的“飞猫”可以全程记录下运动员“飞”的过程。

冰面锥桶摄像机:仰拍运动员迎面高速滑过画面

在国家速滑馆内,除了亮眼的“猎豹”外,冰面上还隐藏着另一种无线摄像机——冰面锥桶摄像机。它由摄像机、电池和无线发射装置三部分组成,被安放在用以标记赛道的红色锥桶中。冰面锥桶摄像机非常小巧,摄像机的体积甚至不到25立方厘米,就像一只在锥桶上打了个洞并从中探出头来的仓鼠。

摄像师可以通过无线遥控来控制这只“仓鼠”的头部,以仰视的角度拍摄运动员迎面冲击而来、高速滑过的画面,并通过5.2GHz频段带宽为40MHz的无线信道高质量、无时延地传输到制播中心,快速包装成观众所能看到的节目,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运动员佩戴无线摄像机: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赛场气氛

为了让观众更有带入感,很多参赛队员的身上也携带了无线摄像设备。例如,在2月5日女子冰球芬兰与加拿大的比赛中,8号运动员的头盔后部就有一个贴有绿色标签的无线电设备,这是一台无线摄像机,它们普遍使用7GHz频段专用频率,观众可以通过它身临其境地感受赛场上的争抢、碰撞。

在雪上追逐类竞赛部分参赛队员的头盔上,也安装了小型鹿角一样的无线摄像机,当转播画面切换过来时,观众可以从参赛队员的角度看到前方的赛况,感受雪上的高速滑行和颠簸。

有力保障直播转播对无线电各项需求

全程4K转播以及大量移动摄像机的应用对无线电频谱资源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经过反复协调和技术验证,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1年末就完成了对OBS申请频率的行政许可,为相关设备的提早入场、安装调试以及比赛期间的安全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为OBS及央视共指配近900条专用频率,确保电视直播的顺利进行。

为确保直播转播频率的正常使用,各赛事场馆的无线电安全保障人员每天都要开展重要频段的保护性监测。以国家速滑馆为例,截至目前共排查不明信号及无线电干扰10余起,拦截未贴签设备40余台(套),确保了赛事媒体转播等业务的顺利开展。

据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无线电频率主管介绍,在8万余人次的安检和巡查过程中累计排查干扰隐患9起,制止场内未按规定使用无线电设备行为40余起,有力保障了OBS、中央广播电视总台、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BBC(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1000余部无线摄像机安全地使用频率,顺利地开展直播转播业务。(杜胜兰)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精彩瞬间 生动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