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量子科技投资总规模是多少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发布日期: 2022-09-29 14:30:24 来源: 星际派

全球量子科技投资总规模是多少?

量子科技关乎国家战略。放眼国际,随着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将量子科技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并逐步加大对量子技术的资金投入。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0月,全球各国家和地区投资总规模已经超过130亿美元,量子信息科技的全球竞争已经加快了步伐。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重大转变。

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墨子号”设立了三大科学目标: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以及千公里级地星量子隐形传态。仅用1年时间,“墨子号”就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并突破了高精度跟瞄、星地偏振态保持与基矢校正、星载量子纠缠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2017年,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总长超过2000公里,覆盖四省三市共32个节点,包括北京、济南、合肥和上海4个量子城域网,通过两个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相连,总距离达4600公里。

2021年,中国建成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创造500公里的现场光纤量子通信世界纪录,进一步巩固了优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27日,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专利申请数量为2599件,为当前世界各国中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具备相对竞争优势。

在核心量子通信器件方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实现了通信波段单光子探测器和量子随机数产生器等主要器件的初步国产化,打破了国外禁运的壁垒。专家表示,在未来2至3年,通过关键器件的芯片化,量子加密设备的尺寸可缩小到手机大小,并大幅降低成本。

在相关应用标准制定方面,在我国5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密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国家标准组织,围绕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互联互通、安全测评、应用服务等方面,编制了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我国学者突破了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阻碍,在国际电信联盟发起成立了国际上首个涵盖量子信息全领域的标准化组织,目前正在牵头编制多项国际标准。

无论是“墨子号”量子卫星还是“京沪干线”,都是基于我国长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而进行的工程化集成与验证项目,为核心器件的自主研发、相关应用标准的制定和未来规模化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稳步推进了量子通信的应用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量子通信各技术方向的发展成熟度各异,技术解决方案和商用化产品的实用化与工程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应用场景开拓和标准测评等方面工作也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这些问题都需要量子通信领域产学研用各界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定位问题并合力探索推动解决。

关键词: 量子通信 量子科技 投资总规模 量子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