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
变,是唯一的不变。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解决之道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育重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基本的品格素养才能保障灵活应对未来的变化。
面对变化也要积极调整思维,学会发现问题中的机遇。比如有些专业取消了招生,如果你已经在这个专业就读,也不必过于担心,说明这个专业是有需求的,只是需求在减少或调高了要求,减少了招生者也意味着就业竞争减少了。其次,尝试向相邻的方向转化,比如数学专业可以转向大数据分析、金融行业可以辅修计算机、计算机不妨辅修心理学,达到1+1>2的作用,或者考研时根据增加的专业调整方向。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过去了,新专业、新职业需要交叉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例如,民宿管家不仅是传统酒店服务,提供客户住宿、餐饮,还要了解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为顾客提供定制化服务体验,甚至需要一定的美学修养。家庭教育指导师既需要教育学理论、心理咨询技能、法学背景,还需要共情能力和高超的沟通技巧。
如何了解自身职业倾向?
无论专业如何调整、职业如何变化,底层逻辑是不变的:了解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个性特点和职业倾向,去选择发展方向。一些年轻人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那就回顾自己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情废寝忘食。这里就隐藏着你的兴趣所在。再者,还可以做职业倾向性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性类型,比如研究型、社会型、艺术型、常规型、现实型或企业型等。
可持续的人生规划,只有顺应社会需要,同时跟先天气质、优势领域、追求目标以及个性特点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所长,主动适应工作变化。“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年轻的你正如艺高胆大、顽强拼搏的弄潮儿,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乘风破浪。
关键词: 综合素质 学习能力 协作能力 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