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城市的一张名片,彰显城市魅力,对于挖掘城市自然资源,改善城市品质,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城市形象,对于提高城市民众的环保意识,对于展现城市生态文明,对于推动城市生态旅游并促进城市社会综合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许多省市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爱鸟护鸟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提升城市建设的生态文化品位,都把评选市鸟作为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工作来抓。
在北京美丽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随着2只经过救助的猎隼、1只苍鹰、1只游隼,以及3只红隼,共7只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重返大自然,北京市第40届“爱鸟周”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暨“首都市民最喜爱的鸟”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首都市民最喜爱的鸟’评选活动旨在传播爱鸟护鸟理念,了解市民喜爱的鸟种,为今后市鸟评选提供依据,本次活动持续到9月20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告诉记者,届时各大公园还将张贴活动海报,并发放50000册左右100种候选鸟类和活动相关信息的宣传折页,市民可以通过“首都园林绿化”和“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平台进行投票,成功投票的市民将有机会获得北京野生动物园门票等奖品。
同时,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每月还将公布当月前20种鸟的排名及票数,邀请专家进行科普讲座,让广大市民在鸟类学专家的引导下,不仅可以欣赏到众多鸟类的风采,也能学习到有趣的鸟类科普知识。
另外,“爱鸟周”期间,面向北京市各中小学的“百鸟争鸣”主题艺术作品征集活动也将启动。活动分为学龄前组、1—3年级组、4—6年级组、7—12年级组。小朋友们可以提交摄影、绘画、宣传海报、自然笔记、文章等作品。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将在线上及线下平台开展“百鸟争鸣”艺术作品专题展览。
随着首都市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科学的救护和放归让鸟儿在北京更安心地栖息。记者从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了解到,2021年共接收市民救护以及公安等执法部门罚没野生动物252种3157只/条。另外,通过科学选取放归时间、地点与方式,该中心放归野生动物114种1283只。
近年来,北京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正有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安家”京城,让北京成为世界上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据2021年10月发布的《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显示,在北京这片1.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有超过500种野生鸟类繁衍生息,其中包括黑鹳、褐马鸡等3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鸳鸯等9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京市分布的鸟类种类占我国鸟类物种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关键词: 首都市民最喜爱的鸟 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