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中的“四不像” 溪鳢受到批观赏鱼爱好者的追捧
发布日期: 2022-05-13 15:56:21 来源: 科普时报

近来,观赏鱼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多年未见的身影,它就是鱼类中的“四不像”——溪鳢。

初见溪鳢,你也许马上就会感受到它的不寻常,除了其形态很难与我们所熟悉的任何一类鱼挂上关系之外,还体现在溪鳢的分类上,它是虾虎鱼目溪鳢科下仅有的3个物种之一。

溪鳢科所有的物种都是岛屿性的鱼类,而溪鳢是其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物种,从日本到印尼和所罗门群岛均有分布。在我国,溪鳢主要分布于台湾与海南,在广东、广西与香港也有少量的分布记录。

溪鳢常被认为是藻食性的鱼,它下位的口与扁平的腹部确实非常适合刮食藻类,不过,若有动物性的食物,它也乐意接受。随着环境的变化,溪鳢的体色会发生改变,其体型不大,最长也只有25厘米左右,可是它却受到一大批观赏鱼爱好者的追捧,这与其各方各面的特殊性不无关系。

的确,溪鳢是一种极特殊的鱼,虽然属于虾虎鱼目,但却又与任何一种虾虎鱼目的鱼类都截然不同。它僵硬的胸鳍向左右摊开,扇动提供动力的功能大大减弱,这令其泳姿僵硬。另外,溪鳢口下位,整个身体仿佛都被上帝之手刻意压低,以便减少湍急溪流中水流的冲击,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遥远的类群——爬鳅。

溪鳢与爬鳅是趋同演化的典型,它们在两亿多年前就已经分道扬镳,却又在相同的环境下产生了极为相似的形态。作为溪流鱼类,它们都需要在水流中稳住身体避免被冲走,因此身体变得扁平、头部变尖,整条鱼近乎摊在石块表面。

不仅如此,爬鳅的胸鳍与腹鳍共同构成吸盘以直接贴在物体表面,而溪鳢也有向两侧展开的宽大偶鳍,只是偶鳍尚未特化为吸盘。这样,水流自然地流经背部所产生的流体压强,将其进一步压在石块上,使得溪鳢哪怕没有吸盘,也依然能在水流中稳如泰山。

溪鳢常见于沿岸山区的溪流中,它们最爱攀附于流水冲击的石块上。但在生命的最初阶段,这些鱼类却是生活在海水中的,溪鳢两侧洄游,孵化的幼鱼会顺水而下,进入大海;浮游生活一段时间,当溪鳢渐渐发育为成体形态,这些新生命才溯流而上,回到淡水。这就是为何溪鳢只见于通海溪流且常见于岛屿的原因。(罗腾达)

关键词: 所罗门群岛 观赏鱼爱好者 虾虎鱼目 溪流鱼类